《方程》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方程》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方程》教学反思1《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改变了小学阶段解方程方法的教学要求,采用了等式的性质来教学解方程。现将解方程的新旧方法举例如下:
老方法:
x + 4 = 20
x = 20-4
依据运算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
新方法:
x + 4 = 20
x + 4-4=20-4
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改革的原因(摘自教学参考书):
新教材编写者如此说明:长期以来,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时,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来教学解方程。小学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得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因此,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此处隐藏12505个字……就自然的在学生心目中有了答案:含有字母(未知数)的等式。像学生的这些想法我能在课前预设吗?答案是否定的,我只能根据课堂的进程随时调控,而在一节10分钟的微课上,我是讲不出这些东西的。课堂最后一个环节,在以前就见过方程和从题目中找天平中继续着,特别是从题目中找天平,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题目中的天平,不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等量关系吗?而找等量关系又是许多孩子的难点,在方程的第一节课就给他们这样的印象,用比找等量关系更可爱的找天平让他们去思考,对于他们以后用方程解题无疑开了一个好头。如果说之前的认识方程是在轻松中认识的话,那么找题目中的天平则是在愉快中升华。方程是一种模型,建模的思想不就是找天平的一个过程吗?遗憾的一点是没有在这个环节层层递进,这也是自己课前准备不充分的体现,因为找天平的灵感也是在课堂上萌发的。反思一点:
课本上的情景写式子环节,6到7个式子已经足够了,多了浪费时间,并且会剥夺学生认识方程这个主线。再次体会了教材的安排是有道理的。
反思二点:
如果非要给这节课打分,我自己打85分,更客观。不过,多少分都无所谓,76分也没有对自己造成太大的影响,不过就是耿耿于怀一段时间。100分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明知这样的数据有水份,虽然有些学生也写了原因:您讲课幽默,我们愿意听。上好自己的课才是关键,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最大的受益才是目的。
反思三点:
一节课没有讲过是没有发言权的,讲过了自己的思路也不一定正确。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想法,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但不能照搬别人的流程。关键要看执教者的立足点是什么,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听众,是踏踏实实,还是哗众取宠。这些标准才是判断课的好坏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