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教学反思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之初》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之初》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觉得自己做的不错的地方:
1. 本课虽然是识字课,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但是由于本课内容节选自《三字经》这一经典的儿童启蒙读本,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多介绍了一些有关《三字经》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对传统国学的兴趣。比如,上课伊始,出示《三字经》的书籍图片,通过生动有趣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三字经》的学习兴趣。
2.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在课文学习结束时又出示《三字经》中关于“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句子,通过拓展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三字经》丰富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自然激发了学生阅读《三字经》的兴趣。
3. 本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扎实地识字学词、训练朗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传统国学的兴趣,在学生心中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这对学生来说,甚至是比学会字词更重要的收获。
还有一些不足:
1. 关注面没有完全面向全体,有很多孩子只是听明白了句子的含义,但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来说就说不出来了。
2. 时间分配上还有待严谨一些,分析文本用了大部分 ……此处隐藏2528个字……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正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所以本课的学习更应该激发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正因为本课的特殊性,教学时比较有特点的是新课导入环节,引导“周处自新”的故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在故事中理解课文前两句的含义。另一方面就是在课堂结尾的拓展延伸环节,借用有趣的视频动画讲了“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小故事,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三字经》除了含有丰富的知识还有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并且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学生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从而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
《人之初》教学反思8《人之初》选自《三字经》,是学生们在幼儿园时就已经熟读成诵的内容,如何让他们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是我备课时思考的重点。比较有效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内容的拓展。教学导入时,我加入了一些《三字经》的介绍,让学生们对传统国学多一些了解。课堂结尾处,我出示了关于“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相关句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字经》除了含有丰富的知识,还有有趣的故事,激发他们课后阅读的兴趣。
第二是文本的理解,我想,逐字逐句地讲解肯定会让学生感觉乏味,所以,课堂上,我鼓励孩子们先说,其他孩子补充修正,最后我再说。课堂上,孩子们的碰撞还是蛮有趣的。比如“苟不教,性乃迁”,真有孩子以为是小狗不叫,然后看到字又觉得纳闷,是轻松的氛围,让他有勇气提出了心中的想法。还有“幼不学,老何为?”班里古诗大王郝尚悦脱口而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他孩子理解这句也容易多了。